【资料图】
在核磁共振NMR检测中,我们经常提到偶合常数,那偶合常数是怎么定义的呢?
偶合常数是质子自旋裂分时的两个核磁共振能之差,它可以通过共振吸收的位置差别来体现,这在图谱上就是裂分峰之间的距离,单位为Hz。偶合常数的大小与两个作用核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,随着相隔键数目的增加会很快减弱,一般来讲,两个质子相隔少于或等于三个单键时可以发生偶合裂分,相隔三个以上单键时,偶合常数趋于零。
便于大家理解,新维创生物在这里举个例子:在丁酮中,Ha与Hb之间相隔三个单键,因此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偶合裂分,而 Ha与Hb或Hb与Hc之间相隔三个以上的单键,它们之间的偶合作用极弱,也即偶合常数趋于零。需要注意的是中间如果插入双键或三键的两个质子,可以发生远程偶合。化学位移会随外磁场的改变而改变,但偶合常数与化学位移不同,它不随外磁场的改变而改变。因为自旋偶合产生于磁核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通过成键电子来传递的,并不涉及外磁场。因此,当由化学位移形成的峰与偶合裂分峰不易区别时,可通过改变外磁场的方法来予以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