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京报体育 | 记者 赵晓松
从赛场上走下的安然汗如雨下,这名五人制国际级裁判刚刚执法了第40届北京晚报百队杯10岁以下男女混合组决赛。不过,他的脸上没有疲惫,语气兴奋地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:“今天挺热的,但孩子们还是热情高涨,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参加百队杯的样子。”
安然首次参加百队杯,是30多年前的事了,“90年上小学的时候,我第一次参加了百队杯,然后初中、高中,一直参加了很多届,最好的时候踢过决赛。那时像天坛体育中心、少年宫还都是土场呢!”站在奥体中心规整的草坪上,安然感慨说,踢百队杯的经历一直被他珍视,因此2002年成为裁判员后,他就坚持执法百队杯比赛20余年,“(我的)情怀还在。每年不管是有国际比赛还是出差,再忙我都要来到百队杯执法,一定要站在场上为孩子们服务。”
安然(左二)与“师父”马世经(右二)一起执法本届百队杯比赛。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晓松 摄
安然的百队杯情怀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承:他的儿子也站上百队杯赛场,虽然“输得挺惨”,第二年仍然“特别积极地报名参赛”。此外,一起执法的有很多他的裁判老师老前辈,比如连续执法40年的马世经。这几年,当安然走上赛场,很多年轻裁判开始称呼他“安老师”,“不仅仅是参赛的孩子一代一代地传承,裁判员、工作人员也在传承。”
以不同身份参与百队杯近30年,安然见证了比赛全方位的进步。他告诉本端记者,赢下他执法的决赛的爱踢客队场上场下都十分优秀,“他们的技战术很成熟,训练有素。场下我也观察了他们很久,入场、离场队列特别整齐,比赛后还会主动清理矿泉水瓶。各个方面都很优秀。”安然还呼吁,各界在关注国家队、中超比赛时,也应该多了解百队杯这样的草根青少年赛事,“中国足球最缺的就是文化,百队杯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。”